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 C.大量的工厂兴起 |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 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
|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他将“三世”“小康”与近代进化论思想融合在一起,人类社会是变易和进化的;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进而达到“太平大同”这一人类最美满极乐的世界;“三世”进化是和平的、循序渐进的,不能躐等。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 A.康有为 | B.魏源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一双皮鞋美国货,二块洋钿买来个;三日穿过贼贼破,四穿凉棚洞眼多;五(嗯)看罪过勿罪过,六(落)去还要重买过;七(切)记勿买外国货,八(百)样东西拆烂屙;九(究)竟要买啥个货,十(实)实在在中国货。”这首宁波话数字民谣直接反映出
①美国商品价廉物美②外国商品充斥宁波市场③宁波民众提倡国货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 .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 )
①辛亥革命扫除一些障碍 ②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④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