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中,用两个专章的篇幅,作了题为“攻击南京”和“南京大屠杀”的判词。1947年2月6日,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南京黄浦路口的励志社(现在的南京市中山路307号)大礼堂,对南京大屠杀首犯、侵华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开庭公审。以上两则材料( )
A.可作为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证据 |
B.直观地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
C.说明日本法西斯都得到了惩罚 |
D.可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史料 |
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C.“大一统”的主张 |
D.“三纲五常”学说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一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
D.甲—道,乙一墨,丙—儒 |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
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
C.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
D.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由此,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欧洲文坛出现()
A.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 B.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
C.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 D.古典主义、现代主义 |
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1~3)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作者:宋朝法国西班牙 |
B.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立体派 |
C.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 “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 “造型写实” |
D.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