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下列不符合这一情况的实例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 B.汉朝的尚书令(台) |
C.明朝的殿阁大学士 | D.清朝的军机大臣 |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
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 |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 B.铁器牛耕的推广 |
C.国家走向统一 | D.封建制度的确立 |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
“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造币厂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的钱币,……总额是450万英镑,这五车白银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这五车白银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