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贸易中心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罗马人的征服 | B.新航路的开辟 |
| C.工业革命的影响 | D.全球化的推进 |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迄今为止仍然是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无规律 |
| B.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
| C.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
| D.股票市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的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
|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
|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
| 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
观察下面的经济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图这种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
| B.②图这种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
| C.③图这种经济结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 |
|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
罗斯福新政所体现出的经济学思想是()
|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
|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
|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 |
|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
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
|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
|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
|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