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长春人李海东以6.2万元拍下《琉球国全图》。该图是1785年日本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日本东京出版)一书中的附图。图中琉球三省和附属的36个岛屿都是黄色的标识,而当时的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屿等和广东、福建、浙江、南京,一律都是使用粉色标识的。这( )
| A.说明日本已承认钓鱼岛为中国领土 |
| B.可以作为钓鱼岛归属问题的历史实证 |
| C.说明该学者的制图技术与现代无异 |
| D.证实了中国历代政府对钓鱼岛的管理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
|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
|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
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
| 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 |
| 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 |
| C.大同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 |
| D.时务学堂、《湘报》、《仁学》 |
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 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 |
| 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 |
| 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 |
| 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 |
19世纪末,列强争夺中国的高峰是
| A.争相给清政府贷款 |
| B.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 |
| C.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
| D.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合作侵华 |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向中国提供借款,这主要是因为列强可以借此
①掠夺中国的关税收入 ②获取高额回扣和利息 ③获取更多的政治特权 ④成为侵华霸主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