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第一篇里说:“人们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任何善事,除非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还说:“饥饿和贫困使人勤劳,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与其在人性论观点方面最相似的是( )
| A.孔子 | B.韩非子 | C.墨子 | D.孟子 |
有人认为: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西方各国的时候,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经济危机,恰恰成了苏联大国崛起的良机。下列属于“苏联崛起的良机”是
| A.苏联社会制度的优势明显 |
| B.1932年苏联工业产量跃居到到世界第二位 |
| C.经济萧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 |
| D.有利于从西方引进技术、资金、进口机器 |
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白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③②④① | D.②③①④ |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洋务企业的一面旗帜。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创办,3年后招商局奇迹般地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击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下列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设立打破了外商轮船队航运业的垄断 |
| B.上海轮船招商局以分洋人之利为目的 |
| C.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以洋务派“求富”指导思想下创办的近代企业 |
| D.上海轮船招商局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
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军功封爵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