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总额(亿元)
研究与试验放在经费支出
(亿元)
GDP(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10242
50.8

材料二:2006年——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材料三: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 500亿元,将通过以下五个渠道筹集:①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③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④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⑤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材料四:2014年2月4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然而一些地方非法占用土地的现象愈演愈烈。在大量违法用地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政府所为。安徽省某县近年来采取少批多征、未批先征等手段,违法占用农民耕地千余亩,引发冲突,造成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极度紧张。一些群众认为,这些被占用的土地设为开发区和工业园,名为发展经济,其实就是圈地炒地皮。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哪些影响。
(3)结合材料四,谈谈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建设法治政府。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一十六大以来,党对文化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不断提升。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十七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十八大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对文化地位和功能的认识是不会停止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说明“党对文化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不会停止”的正确性。
材料二 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虚体部分和实体部分。虚体部分就是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这是文化之“魂”,是文化思想性的根本体现,是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要重视“魂”的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什么要重视“魂”的建设?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3)材料三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哪些道理?

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同学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若干,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微力量。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什么?
(2)任选一位同学的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解读其学习体会。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1)材料一中对“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认识蕴含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6分)
材料二某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围绕“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展开讨论,讨论结果如下:
观点一:经济发展是兴国之要,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2)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进行简要的评析。

综合实践探究(12分。要求依据题目素材进行相关探究,恰当使用术语,条例清楚,逻辑严密。)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很早就关注文化的传播。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文化的壮举,至今为人称道。他所讲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终日思之,不如学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等,已经涉及到文化传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在谈到中国文化传播时说:“我们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与理论的人,看到中国常青的文化和她悠久的‘传’的艺术传统,总免不了肃然起敬……许多人已注意到现代中国人在‘传’的学问上认识的深刻与独特,不但反映了悠长的历史传统,且常能推陈出新。”
(1)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列举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2)生活在现代社会,你了解的文化传播方式或途径有哪些?选取自己熟悉的传播方式并说明其特点。
(3)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如何为传播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材料分析(16分,要求紧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表达简练。)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也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为此,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府学金秋”、运动会、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学校还要求各年级各班级必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学校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还促进了同学们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2)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学生,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和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请从“文化与生活”角度,谈谈我们中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