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4分)
(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根据所给的材料和图四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其旅游发展趋势和特征对我国旅游业具有重要的先导、示范效应。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
(1)某国际会议在上海结束后,与会者打算就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假如你是旅行社的业务经理,请你根据客人的要求,推荐一个相关旅游城市供选择。(如图所示,每个城市只能选择一次)
“历史文化游”有_______
“都市观光购物游”有 ____
“喀斯特地貌风光游”有____
“水乡古镇风情游”有_____
“佛教名胜游”有 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景观丰富多彩,说明了旅游资源具有_____性,欣赏A地著名的水文地理景观应注意把握_____。
(3)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最主要的消费市场是_____(填“区域内”或“区域内外”)。这说明旅游资源的_____是有限的。
(4)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至少答二点)
(5)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国际化运作的前景“不可限量”。据估计, 2005年海外游客就达250万人次。这将对该地区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至少答二点)
阅读“PPE怪圈”的材料,完成问题:
“PPE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所以常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从④线索入手,简述“PPE怪圈”的基本动因。
(2)从③⑤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3)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和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体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入手,简述①线索成立的原因。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世界可耕地面积的曲线与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耕地面积的曲线相交的时间大约是2000年稍后一点,这表明,在那个时候世界耕地 _____________ 。
(2)从1950年以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3条)。
(3)我国耕地约为15亿亩,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中央还要求西部地区将坡度25度以上的耕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
读“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忻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2)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纬度上,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
(3)当地球由C运行至D的过程中,地球的公转速度将_____。
(4)当地球运行至D附近时,亚洲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叫______(名称),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盛行____风,此时忻州市的气候特点是______。
某学校同学在地理教师带领下,对下图所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三大类岩石中,______岩在该地区分布最广。
(2)E、F表示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E地成为谷地的原因是____、____。
(4)此段河流上不适合修建水库,原因是______。
(5)可能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是在______(E、F)构造下面。
(6)该图左侧箭头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四个环节,其中b表示__环节,c表示__环节,目前人类干预最大的环节是_____(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