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十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1919年9月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一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
——摘编自张卉妍《一战全史》和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1)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
(2)有学者说,一战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成果,它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虽然经历了二战后短暂高涨,但到20世纪90年代却出现了重大挫折。请回答:
(1)概括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非偶然。
(2)对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你是如何看待的?
(3)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请你对社会主义的概念进行一下简要描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非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材料三最近在各地上演的好莱坞大片《2012》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抗震救灾的情节,展示了中国形象,打破了好莱坞大片中美国人一直被塑造为拯救世界英雄的惯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举例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的战略意图是否实现。
(2)概括指出“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的主要表现。并指出
“后美国时代”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3)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国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得《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说近代英法民主政治与雅典民主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的?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还包括什么?
(4)从古往今来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中,你应得到怎样的认识或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31年土地改革路线
材料二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执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 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中共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20090601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什么土地政策?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何时?这次地改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3)这次土改在政策上同1931年土改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4)这次土改的意义?
(5)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
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3月17日)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华北危急!平津危机!”?面对危机,1935年中共领导北平学生掀起的爱国运动是什么? (4分)
(2)1937年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大事变”?这场事变标志着什么? (4分)
(3)为了联合抗战,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联盟叫什么?按照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领导的军队改编后叫什么? (4分)
(4)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那四次会战?(4分)
(5)国共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指的是什么?本质原因何在? (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