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课题研究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
(1)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个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2)为什么说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
材料四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儒家学说里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段话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2分)
(2)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直到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才确立其正统地位,在儒学发展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儒学思想家是谁?(1分)汉武帝采纳了他提出的什么主张?(2分)
(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4分)
(4)明末清初出现了三个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3分)并指出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政府的国内职能主要有社会服务和经济管理两方面,孰轻孰重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给予人和物自由,政府应建立执法机构和维护无利可图的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则应无为而治,让“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去发挥作用。主张完全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任何来自制度的经济垄断。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政府应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当商品供大于求时,政府应当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减少政府支出,减发纸币,提高利率,以限制投资和消费。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II)
(1)上述两种理论观点分别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个重要阶段?
(2)以美国为例,政府对内经济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由材料一转变到材料二的标志是什么?试用工业的有关事例加以说明。
(3)如何评价资本主义政府职能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10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材料二:“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材料三:下表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和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单位:石)
全国
109906064
河北道
21029924
河南道
22467641

(唐朝时,正仓储州县粮食,义仓备灾荒时的不足,常平仓均粮价的贵贱)
(1)材料一体现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

选修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并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洋务派先后创办了30多所洋务学堂。这些学堂大致分为“方言”教育、“武备”教育和科技教育三大类。“方言(外国语)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创办的上海广方言馆等;“武备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科学技术学堂”如天津电报学堂、南京铁路学堂等。所有这些学堂虽门类各异,但均是为迅速培养洋务人才而设立,且以适应当时的外交和军事需要为己任。此外,为适应洋务需要,中国政府从1872年开始多次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军事、航海等知识。除创办以军事服务为目的的各类专科学校外,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大批初等学堂、中等学堂、高等学堂及师范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院和农学院等,用来培养专门人才。为了向这些学校输送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他还创办了世俗小学和中学。这些学校属陆军部管辖,实行免费教育,学生食宿在校,还能领取少量津贴和衣服。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帮助管理学校,同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阿里还开办了一所语言学校,培养埃及本国的翻译人员,把大批军事和科技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国教育改革的相同之处?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相同状况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材料二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广东所产生的著名的民族企业,其创办人简照南于1870年出生在南海县。……
20世纪初的中国烟草市场完全被英美的烟草公司垄断。(因英美烟草公司阻挠),南洋公司陷入困境,不得不宣布破产拍卖,……(此后),简照南只好重操旧业,一边经营土洋杂货,一边推销香烟。
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10万元,1914年获利16万元。
——《岭南经济史》
材料三近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
——摘自胡锦涛演讲稿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的哪些政策,其在经济方面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说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 “近3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