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
| 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
| 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 D.避免少数人的暴政 |
“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缘由于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围绕太阳 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这一信仰危机引发了
|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开辟 |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十二铜表法》第8表中记载:“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于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该法律条文说明罗马法
| A.维护公民的生存权 | B.按年龄段量刑 |
| C.重罪轻罚 | D.具有豁免权 |
1958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这表明我国
| A.民主制度曲折发展 | 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 |
| 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 | D.依法治国理念确立 |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 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
| 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
| 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
|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 |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
| A.国共矛盾的激化 | B.红军长征的胜利 |
| C.民族危机的加剧 | D.国共关系的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