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值的比重为54.6%,英、法、日、联邦德国则占19.6%,到1970年,美国比重为37.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 A.资本主义列强由盟友转变为对手 |
| B.美国的援助推动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 |
| C.欧、美、日三足鼎立会长期存在 |
|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在竞争中开始动摇 |
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 B.轮船招商局 |
| C.铁路矿务局 | D.福州船政局 |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 C.辛亥革命 | D.清末“新政” |
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侯,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
|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
|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
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
| C.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