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铁路修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铁路也经历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历史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 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自治》
材料三 1970年,中国和赞比亚、坦桑尼亚合作建设了坦赞铁路,该铁路全长1860.5公里,全线建桥梁320座,隧道22座,耗时6年全线通车,成为东非和中南非洲的运输大动脉。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共运发各种材料设备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5万人次,有66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14年12月1日,中国铁建承建的尼日利亚铁路宣告全线铺通。该项目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将达20万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长期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3分)
(3)材料二认为铁路修建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4)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在非洲承建的铁路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这些铁路能给当地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影响?(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1分)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各自的原因。(4分)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材料二 到一八七五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八百所,学生约二万人,这个阶段的教会学校仍以小学为主,但已有少量教会中学出现,女学校也有增加。到一八九九年止,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约两千所左右,学生增为约四万名以上,开始出现大学。
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材料四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另据大众网报道,从2005年秋季开始,济南市有50多所小学开始全面推广儿童经典古文诵读,从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到晦涩难懂的《孟子》、《论语》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读经”行列。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2分)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2分)
(3)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2分)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 (2分)
(4)当年蔡元培主张废除读经的目的是什么?(2分)你是否赞成当今小学生读经?(1分)为什么?(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1894年 |
日本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
1895年 |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
1897年 |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定期发表。 |
1898年 |
6月,维新变法开始。9月,那拉氏发动“戊戌政变”。 |
1899年 |
秋,山东平原县义和团在朱红灯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 |
1900年 |
夏,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
1901年 |
9月,《辛丑条约》签订。 |
1902年 |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苏报》上发表。 |
1903年 |
邹容著《革命军》,章炳麟为《革命军》作序。 |
1904年 |
华兴会、光复会成立。陈天华著《猛回头》和《警世钟》。 |
1905年 |
实行清末“新政”。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
1911年 |
清朝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
1912年 |
元旦,中华民国成立。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 |
1913年 |
3月,袁世凯派人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 |
1915年 |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
1917年 |
张勋复辟失败。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
1918年 |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请回答:
(1)从上表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哪几股进步社会思潮?(4分) 并说明这几股进步潮流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2分)
(2)某校高二学生历史学习研究组认为,此表编制者明显忽视了经济文明史部分,据此请加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2分)
(3)严复译述《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哪些宝贵遗产?(4分)
(4)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理想蓝图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2“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3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1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1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分)
(2)材料2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2分)
(3)依据材料3,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2分)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2分)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经济由于多年沉重和不适宜的战争支出受到了严重损害,我们社会的政治统一遭到破坏,几十年都不会恢复。……根据我的判断,事后证明我们错了。我们过高估计了失去越南对西方安全的影响。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材料二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