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成俗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梨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 A.重农抑商政策 | B.农业生产技术 |
| C.土地私有制度 | D.农业管理方式 |
在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不论是贤君还是昏王,几乎无不尊崇孔子,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 |
|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 |
| C.孔子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
| D.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
下列孔子的言论,反映其“礼”的思想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过犹不及” |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D.“有教无类” |
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
|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
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我们看来这一评价的主要立足点是
| A.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 | B.他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 |
| C.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D.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