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我们看来这一评价的主要立足点是
A.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 | B.他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 |
C.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D.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
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 ④工业化快速得了到实现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 )
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 | 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 |
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 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 |
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促进工农业生产增长 | B.把农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 |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D.保存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
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
下图是1869年成立的万国邮政联盟的标志,该组织的建立使邮政事业实现了全球系统化。这主要得益于( )
A.交通工具的发展 | B.资本输出的加强 |
C.福利国家的出现 | D.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