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 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
|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
|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
|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 A. | 孔子 | B. | 程颢 | C. | 朱熹 | D. | 王阳明 |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 | 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 B. | 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
| C. | 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 D. | 《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的共同点有( )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 )
| A.主流思想文化维护封建统治 | B.儒学的发展注重个人情感体验 |
| C.有利于社会的民主、进步 | D.违背了孔子的仁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