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
|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
|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
| C.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
|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 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 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这表明洋务派认为
| A.“求富”是“求强”的先决条件 |
| B.“求强”是“求富”的先决条件 |
| C.民族富强是民族独立的先决条件 |
| D.民族独立是民族富强的先决条件 |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
|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
|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 B.支持革命事业 |
| C.实业救国 | D.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
| C.繁重的捐税负担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