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自己也没有料到。我驾驶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画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都吓蒙了,全都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对上述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A.驾驶坦克的是法国人 |
B.德国在这次战役中以失败告终 |
C.这次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
D.这次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 D.理念是万物本源 |
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忠于城邦的男子 | B.掌握权力的贵族 |
C.新兴的工商业者 | D.主宰人类社会的人 |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材料中的“其书”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
A.李贽《藏书》 | B.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C.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 D.王夫之《读通鉴论》 |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A.黄宗羲 | B.李贽 | C.朱熹 | D.董仲舒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
B.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
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
D.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