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前所示见的世界各地的商品,如烟草、蔗糖、棉布、咖啡、可可等在西欧市场大量上市;欧洲人食用肉类必不可少的香料,其中进口量骤增30倍。与此同时,欧洲商品的海外市场也在为扩展。可见新航路的开辟
| A.使欧洲与其他洲之间建立起直接商业联系 |
| B.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
| C.使欧美主要国家社会巨变 |
|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
有学者记载,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对他的辫子觉得怪异,都在发笑。辜鸿铭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海天、肖玮《沉重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 “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的根本原因是( )
|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 B.政体已经发生改变 |
| C.专制思想深入人心 | D.民主政治生活开始 |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
|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
|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
|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
|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
|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D.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