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有学者提出应根据该著中原文“Aufhebung”,把“消灭”应翻译为“扬弃”。对此现象,也有学者认为应从作者写作的立足点和上下文语境中来理解。对这场争论所反映的史学认识应是

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
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
C.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
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在孙中山灵前,最引人注目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幅自孙中山遗训中提炼出的挽联。这里的“革命”指的是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国民革命 D.护法运动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个时代中

A.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B.国家之间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的事务
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

近年来美国开始强力推行其“重返亚太”战略,意在遏制中国。此举被称为是冷战思维的继续。以下重要事件属于“冷战”表现的是

A.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苏联占领阿富汗 D.北约的建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