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
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
③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④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下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该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