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共同之处是( )
| A.奉行凯恩斯主义 | 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
| C.发展“混合经济” | D.发展新经济 |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
|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
| 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
| 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
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不包括
①奴隶贸易的兴起②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③内燃机的应用④垄断组织的形成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阿瑟·扬写到:“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句话着重强调
| A.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很不足 |
| B.毛纺业是英国最古老重要的工业 |
| C.产业革命要在毛纺工业以外着手 |
| D.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 |
17世纪一位路德教传教士认为:“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进化论的提出颠覆了基督教神学 |
| B.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影响广泛 |
| C.努力调和新教伦理与科学精神 |
| D.“因信称义”思想得到教会的认可 |
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 A.完全一致 | B.大同小异 |
| C.互为补充 | D.正好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