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 |
| 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 |
| 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 |
| 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 |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意思所指()
| 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 | B.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 |
| 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 | D.作者为屈原遗作中爱国志向所感叹 |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 B.天主教会的权威地位也已动摇 |
| C.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 D.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它没有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
| B.它是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
| 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
| D.他们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与普罗泰格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要不同点是( )
| A.强化神的作用 | B.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 C.强调法律至上 | D.抹杀人性 |
下面是不同人生生活设计,哪一设计是在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眼里可能被认为是幸福的人生生活()
| A.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 |
| B.法律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现人民大众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
| D.努力追求财富,以财富为标准,实现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