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到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
北魏迁都洛阳后,改革的重点转向了
A.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 B.劝课农桑 | C.建设洛阳 | D.制度革新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三长制。三长的职责不包括
A.检查户口 | B.征收租赋 | C.监察官员 | D.推行均田制 |
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
A.按全国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
C.对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 |
D.不侵犯地主阶级的土地占有 |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⑤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