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
| D.参加日内瓦会议 |
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材料中的“这个运动”
| A.照搬苏俄模式注定要失败 |
| B.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首次运用 |
|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 D.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中国近代史时说:“(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
| A.对清顽同派的因循守旧不满 | B.对清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进行批评 |
| C.对维新派借孔子宣传变法失望 | D.对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表示怀疑 |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类社会有三种好的国家形式和三种不好的国家形式,它们一一对应,分别是:君主制和暴君制;贵族制和寡头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若以掌权者人数的多寡来区分,那么君主制和暴君制是一个人的统治;贵族制和寡头制是少数人的统治;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是多数人的统治。试问18世纪的英国是什么政治制度
| A.君主制 | B.共和制 | C.寡头制 | D.贵族制 |
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律,这些人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称为法学家。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 A.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 | B.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 |
| C.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 | D.法学家的地位高于法律 |
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映了
| 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
| B.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 |
| 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
| 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