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 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年)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 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 ……(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 ……(而后者) 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 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 其不仅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摘编自杨奎松《何为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 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分)、会有人唱它。 ……(1937 年)9 月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默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联合国的成立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材料二

材料三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
请回答:(1)材料一选自哪部法律文件?此法律文件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出自于美国1787年宪法,指出此宪法的原则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是哪国的什么法律?确立了该国何种政体?此法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依据以上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有什么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刑兵礼户吏
唐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四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与古代希腊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分别说明其特点。
(2)近代的民主制度首先在西方确立,依据材料三、材料四英国与法国在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过程中颁布了什么重要文献?
(3)上述材料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还规定,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材料二:19世纪末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终于汇集成席卷中国北部的大规模农民运动,清政府无力镇压,转而采取“抚而用之”的策略。
材料三: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此次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那些大事?
(2)材料一、材料二斗争的主要对象分别是谁?
(3)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材料二:
帝国师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普鲁士国王是世袭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
材料三:

材料四: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以上四则材料均摘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回答:
(1)指出以上四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历史文献。
(2)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四元首产生方式的不同。
(3)概述以上四则文献起到的共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2:第一条 本协会设立的目的,是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
第七条 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怎样来实现?
(2)材料2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