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 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
| 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 |
| 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 |
| 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 |
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并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 1570 |
1670 |
1780 |
|
| 甲国 |
232000 |
568000 |
450000 |
| 乙国 |
51000 |
260000 |
1000000 |
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
《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布诏令,“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二年(1404年)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
| A.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 |
| B.当时沿海对外贸易由此获得发展 |
| C.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
| D.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 |
河北邯郸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元代窑枕,上有“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的民谚。这则民谚反映了宋元时期
| A.商业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冲击 |
| B.人们以财产来衡量人身份的高低 |
| C.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轻便的货币 |
| D.理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处世的指针 |
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 A.缓和土地兼并 | 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 |
| C.发展商品经济 | D.强化社会控制 |
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
| A.追求气势恢宏,浪漫神秘 |
| B.体现了日益通俗化的趋势 |
| C.注重铺陈排比,追求神韵 |
| D.适应了早期资产阶级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