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不同地区2000年粮食生产效率表,回答题。
| 项目(各项目代表要素) |
资本投入量 |
人力投入量 |
自然资源效率 |
资本效率 |
人力效率 |
| 化肥量(Kg/公顷) |
劳动力(劳动日/公顷) |
粮食/耕地(Kg/公顷) |
粮食/化肥(Kg/Kg) |
粮食/劳动日(Kg/日) |
|
| 全国平均 |
264.53 |
199.5 |
4 377 |
16.55 |
21.94 |
| 西北6省 |
197.25 |
213.5 |
2 833 |
15.75 |
13.86 |
| 西南4省 |
186.60 |
312.3 |
3 979 |
21.44 |
12.69 |
| 中原4省 |
320.93 |
180.2 |
4 486 |
13.98 |
24.83 |
| 东南5省 |
317.18 |
169.4 |
5 665 |
18.61 |
36.56 |
| 东北、新疆 |
235.65 |
119.4 |
4 908 |
21.78 |
42.25 |
表中所示生产成本中劳动费用最高的是( )
| A.西北6省 | B.西南4省 |
| C.东南5省 | D.东北和新疆 |
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南5省最优的农业生产条件是( )
| A.耕地质量和自然条件 | B.化肥效率 |
| C.劳动力效率 | D.耕地面积 |
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反映出 ( )
| A.农业生产落后 | B.劳动力科技素质高 |
| C.机械化水平高 | D.气候条件优越 |
读我国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
| B.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
|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
| 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
该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B.②处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
| C.③处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 D.④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 |
该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
| B.②处地势平坦,红壤广布,土层贫瘠 |
| C.③处灌溉水源充足,夏季常受台风侵袭 |
| D.④处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
下图为我国某岛屿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岛位于()
①东半球②西半球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该据图判断该岛的地势()
| A.东部高,西部低 | B.西部陡,东部缓 |
| C.南部高,北部低 | D.北部陡,南部缓 |
该据图判断该岛南北宽大约是()
| A.0.7千米 | B.1.6千米 |
| C.2.5千米 | D.3.6千米 |
下图为“某区域简图”,图中数码代表的四条引水线路中,河水最可能自流入村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某地区经纬网局部图”,图中虚线为昏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
| A.西北方向 | B.西南方向 |
| C.东南方向 | D.东北方向 |
若某直升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其最近的航线方向是
| A.向正西方向 | B.向正东方向 |
| C.先西南,后西北 | D.先东南,后东北 |
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表比较平坦 | B.岩石颗粒均匀 |
| C.有充足的水分 | 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 |
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 | B.巴西高原 |
| C.南极洲 | D.亚马孙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