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传说时代的哪一人物的事迹?
答:                                                                               
(2)根据图1,都江堰主要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答:                                                                        
(3)图1体现了修建都江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都江堰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                                                                       
(4)材料一和二的治水英雄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最值得我们纪念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共有30多个国家参战,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争经费2084亿美元。
——北师大版《历史》九(上)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有80%的人口卷入了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
材料三: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此基础上,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友好合作。
材料四:斯大林说“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二战达到最大化是什么事件?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二战中“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语言”的国家走向了联合,联合的标志是什么?举一实例?
(4)材料五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1分)
(5)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二:奥巴马在演说词中提到了一位106岁的美国妇女公民,她是安·尼克松·库伯。她出生在奴隶制度废除之后,那时候还没有汽车和飞机。当绝望和萧条袭来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的目的感战胜了恐惧。当珍珠港爆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
(1)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是指什么模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女公民经历了美国历史上的哪些重大事件?(4分)
(3)请说出材料二中“新政”的中心措施?
(4)“新经济政策”和“新政”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历史上,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材料一

(1)上图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对应图形,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其结果如何?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标志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同盟
重要转折点

战争性质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战后格局

(2)请将以上表格补充完整。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更加多元化特点”指的是什么?
(4)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请列举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2分)

日本是近代亚洲唯一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它在崛起的同时,也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抖一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摘自人教版九年级教参
材料二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三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反对,与所谓的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钓鱼岛争端恶化成了危机……此后,中日两方持续派遣公务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
―——摘自凤凰网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1分)它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此次“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现实及近代日本“变革”带来的后果,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多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从此中国有了全世界羡慕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的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学习中文“是对未来的一个极佳选择”。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说过: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起来,孤立、闭关自守是不行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来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得“一声惊雷”指什么事件?该事件后中国进入了怎样的新时期?
(2)请填出图中字母A、B所代表的经济特区名称。简要说说经济特区的设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材料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试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证明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主张的正确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