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进士。杨一清为吏部,数召中应言官试,不赴。
及授工部主事,武宗自称大庆法王,建寺西华门内,用番僧住持,廷臣莫敢言。中拜官三月即抗疏曰:“曩逆瑾窃权,势焰薰灼。陛下既悟,诛之无赦,圣武可谓卓绝矣。今大权未收,储位未建,义子未革,纪纲日驰,风俗日壤,小人日进,君子日退,士气日靡,言路日闭,名器日轻,贿赂日行,礼乐日废,刑罚日滥,民财日殚,军政日弊。瑾既诛矣,而善治一无可举者,由陛下惑异端故也。夫禁掖严邃,岂异教所得杂居?今乃建寺西华门内,延止番僧,日与聚处。异言日沃,忠言日远,用舍颠倒,举错乖方。政务废驰,职此之故。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则所谓振纪纲、励风俗、进君子、退小人诸事,可次第举矣。”帝怒。罪将不测,以大臣救得免。逾日,中旨谪广东通衢丞。王守仁抚赣州,檄中参其军事。预平宸濠。
世宗践阼,复故官。未任,擢广东佥事。再迁广西提学副使,以身为教。择诸生高等聚五经书院,五日一登堂讲难。三迁广东右布政使。忤总督及巡抚御史,坐以不称职,当罢。霍韬署吏部事,称中素廉节有才望,当留。会政府有不悦者,降四川右参政。
十八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岁歉,令民捕蝗者倍予谷,蝗绝而饥者济。擒剧盗关继光,邻境攘其功,中不与辩。进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御史金灿按四川时,尝荐中。中不谢,灿憾之,至是摭他事诬劾。方议调用而中卒。光宗时,追谥庄介。
中守官廉。自广西归,欲饭客,贷米邻家。米至,又乏薪,将以浴器爨。会日已暮,竟不及饭而别。少学于同里杨珠,既而扩充之,沉潜邃密,学者称谷平先生。门人罗洪先、王龟年、周子恭皆能传其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曩逆瑾窃权从前 |
B.世宗践阼登上帝位 |
C.邻境攘其功窃夺 |
D.将以浴器爨柴火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 |
B.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 |
C.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 |
D.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 |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中屡次拒绝参加选拔谏议官的考试,但担任工部主事时上疏直言反对武宗在西华门内建立寺庙,陈述朝纲松弛、风俗败坏的事实,建议皇帝重振纲纪。 |
B.世宗时,李中被提升为广西提学副使,亲自到五经书院与学生讲经论义。任广东右布政使时触怒总督和巡抚御史,被指控为不称职,应当罢免,后降为四川右参政。 |
C.李中巡抚山东时,成功帮助灾民度过灾荒。后晋升为副都御使,总督南京储粮事务,捕获大盗关继光。御使金灿弹劾李中,朝廷商议将李中调任而他去世,追谥庄介。 |
D.李中为官廉正,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曾想留客人吃饭家中却无米无柴。李中治学深邃精密,学生称他为谷平先生。能继承他的学问的学生有罗洪先、王龟年、周子恭等。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所谓振纪纲、励风俗、进君子、退小人诸事,可次第举矣。
(2)御史金灿按四川时,尝荐中。中不谢,灿憾之,至是摭他事诬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直道可行
济南同知①吴公,刚正不阿。时有陋规:凡贪墨②者亏空犯赃罪③,上宫辄庇之,以赃分摊属僚④,无敢梗者。以命公,不受;强之不得,怒加叱骂。公亦恶声还报之,曰:“某官虽微,亦受君命。可以参处⑤,不可以骂詈也!要死便死,不能捐朝廷之禄,代人上枉法赃耳[5]!”上官乃改颜温慰之。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人自无直道耳,何反咎斯世之不可行哉!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二《一官员》)
【注释】
①同知:官名,知府的副职。②贪墨:同“贪冒”,贪图财利。③亏空犯赃罪:亏空公款,犯贪污罪。赃,贪污所取得之财物。[3]以赃分摊属僚:把因贪污而亏空的公款,转嫁府属官员,分摊偿还。⑤参处:弹劾处分。⑥上枉法赃,上,上交。依法:追查赃款,应由贪污者上交,而今无辜者代交,非法,故称“枉法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刚正不阿
(2)无敢梗者
(3)某官虽微
(4)不能捐朝廷之禄
(5)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能捐朝廷之禄,代人上枉法赃耳!
(2)上官乃改颜温慰之。
(3)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人自无直道耳,何反咎斯世之不可行哉!本文主要人物是谁?用什么手法塑造吴公刚正不阿的形象?
试分析“上官”对“直道可行”的态度,进而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饱而知人之饥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选出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
(1)A.饱而知人之饥
B.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D.五谷不收谓之饥
(2)A.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B.蹇叔之子与师
C.与嬴而不助五国
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2)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品味文章,请思考晏子对景公的这番陈说,是随机而言,还是心中早已有意?为什么?
晏子的谏言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曾子①换席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②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③,大夫之箦④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⑤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⑥矣,不可以变。幸⑦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细人⑧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注释】
①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增点之子,孔子弟子。以至孝著称,传孔子之道,述《大学》,作《孝经》。②隅:角落。③华而皖:华美而光滑。④箦:席子。⑤易:更换。⑥革(jí):通“亟”,危急。⑦幸:希望。⑧细人:小人。⑨姑息:迁就,随意。⑩得正:得到我所应得的。曾子被后世称为“宗圣”。请填写出中国古代下列被称为“圣”的人名。
(1)书圣(2)诗圣(3)画圣(4)茶圣(5)医圣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曾子寝疾,病
(2)童子隅坐而执烛
(3)尔之爱我也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夫子之病革矣 |
B.大夫之箦与 |
C.斯季孙之赐也 |
D.反席,未安而没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从上文可以看出,曾子身上体现了儒学大家的可贵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可以概括为(10字以内):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楚之欢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搔③窃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④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弗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⑤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⑥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选自《新序·杂事》
【注释】
①劬(qú):勤劳;②窳(yǔ):懒惰;③搔:通“骚”,扰乱。④褊:狭隘。⑤惄(nì):忧思。⑥微:如果没有。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
(2)因具以闻楚王
(3)此梁之阴让也
(4)梁王以为信说出下面两个“恶”在句中的意思。
(1)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
(2)人恶亦恶下列加点词与“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A.梁亭觉之,因请其尉 |
B.尉以请宋就 |
C.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
D.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报怨以德”中的“怨”具体指_________,“德”具体指______。(均引用原文)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亮侪掷印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汤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选自清·袁枚《小苍山房文集·书鲁亮侪事》)
【注释】
①受暑:接受安排。②摄:代理。③微行:隐藏身份,改装出行。④再拜问讯:拜了两拜询问情况。⑤谩:含糊地。⑥暍:受了暑热。⑦汤:热水,开水。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即摄中牟
(2)鲁为微行
(3)盍诉之
(4)径诣别室与“公何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虽十鲁公奚能为 |
B.且贤称噪于士民 |
C.某,滇南万里外人也 |
D.与之印,不受 |
下列加点词与“竟怒马驰去”中的“怒”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熊咆龙吟殷岩泉 |
B.强虏灰飞烟灭 |
C.成以其小,劣之。 |
D.厚德载物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甫下车而库亏。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别 母 游京师十年得 中 牟 借 俸 迎 母 母 至 被 劾 命 也本文主要从正面刻画鲁亮侪的形象,其中最能突出他“奇男子”的一句语言描写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