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文彪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对什么都感兴趣,只要是他观察和想象到的新鲜东西,都爱研究一番,试着做一做。他先后做成了“新式躺椅”、“潜望镜”、“走马灯”等。有一天,文彪听邮递员叔叔说,使用世界通用的邮筒分信很辛苦,它影响信件的传递速度,就下决心发明一个新式邮筒。后来,经反复设计、修改,他终于发明出了一种既能减轻分信负担,又能加快传递信件速度的邮筒,这项成果还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文彪的生活也因这些“小发明”而充满无限的乐趣。
材料二: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可以说是一个“万能科学家”。钱学森的专业是航空工程、飞机设计,但他不仅对空气动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而且与铁道机械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专业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还爱好文学,学绘画,学小提琴。钱学森每天都让自己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钱学森曾说过:“正是音乐学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的熏陶,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宽一点、活一点。
材料三:赵耀星近来迷上了网络游戏,往往一玩就是半天,没钱了就偷拿妈妈钱包里的零钱。后来便向爸爸说谎,说老师让交钱买书,得到钱后便去上网打游戏,最后发展到敲诈小同学。
(1)通过材料一,你认为好奇心与兴趣、情趣之间有什么联系?
(2)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
(3)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某学校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了交通安全专题片。该片内容丰富,结合同学们实际生活,针对同学们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交通隐患,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杜绝不必要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次专题片的观看,使同学们在掌握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的神圣与脆弱,并从中学到更多的安全知识,懂得如何去爱惜生命。
(1)你认为学校为什么要让学生观看交通安全专题片?
(2)交通安全是保护生命健康权的一种。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高中毕业的小龙,在征兵工作开始后准备应征入伍。可他的父亲说:“不能去当兵。当兵两年,既学不到技术,也考不上军校,提不了干,更挣不到钱,退伍后地方政府也不给安排工作,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出去打两年工,起码可以挣几万元。”小龙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报国之情,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1)小龙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2)你认为公民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履行法定义务?
观察社会,融入社会
㈠我们通过自身的观察、体会,通过浏览报刊杂志的介绍,知道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件,也知道了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几年以来神州大地涌现出一大批孔繁森式的好干部,王思明式的好老师,李向群、徐洪刚式的好战士,赵雪芳式的好医生,韩素云式的好军属,谭彦式的好法官,任长霞式的好警察……但是也出现了胡长清、成克杰式的大贪官,出现了董雷、马加爵式的大恶魔……
(1)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好干部、好老师、好医生、好同学……如果有,请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并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2)在你的身边,你最深恶痛绝的现象是
(3)你觉得对无私奉献的人应该这样奖励
(4)而对那些你认为丑恶的现象应该
㈡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嘈杂之声,“喂,你挤到我了!”一个女孩在尖叫。“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来,一场争吵不可避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时,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顿时,车内一片沉寂。
请问:你是如何理解老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句话的?
世界权威杂志《科学》曾登过这样一份研究报告:如果过度捕鱼、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2048年之后几乎不会有任何海鲜留存世上。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说,世界上已有1/3的渔场消失,而海鲜数量减少的速度还在继续加快。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2011年4月22日,国土资源部、辽宁省人民政府、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在全国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隆重纪念第四十一个世界地球日。为了更好地体现世界地球日主题,鼓励民众把节约能源和低碳生活融入日常生活每个细节中,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倡议,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寸土地,珍惜每一份资源,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节省一张纸,节约一滴水,把节约资源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使其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让低碳生活成为社会风尚。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去过低碳生活?(至少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