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日本的对外扩张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式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
(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二

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制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共和制:(1)是关于自治、非集权、多样性的宪制安排。制定一部有严格修改程序的宪法,在全国政府与各构成单位(州、省、邦)之间分割国家权力;各构成单位人民有自治或自组织权。……(3)绝大多数联邦国家的构成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规定自己的政府组织形式。……
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1)材料一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2)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与材料一的政治制度相比,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方式与材料二有何异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9月4日,美国在排除我国参加的情况下召开旧金山对日和会,片面通过对日和约,周恩来总理兼外长9月18日发表声明,指出对日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9月8日,美日签订安全条约,结成军事同盟。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和约。5月5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日蒋和约。
———引自李琛《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局面的开拓及作用》
材料二:

图一图二
材料三: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右翼炮制的历史教科书,中方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日本政府纠正错误。2003年1月4日,日本媒体披露日本政府从所谓“民间所有者”手中租借钓鱼岛,中方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2004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为李登辉赴日活动发放签证。中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2006年3月6日至7日,中日第四轮东海磋商在北京举行。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关切和反对,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提出严正交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日关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的图一的会面直接导致了什么结果?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图二的会面对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日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概括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一 (下左图)
材料二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二(下右图)

材料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下左图)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封面(下右图)

材料五 中共一大上海会议会址(下左图)
材料六 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下右图)

请回答:
(1)上述三组图片材料中,一二、三四、五六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9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历史事件,在哪些文献中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4分)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它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可是,有人却说它失败了,为什么?(4分)
(4)材料五六反映了中共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果如何?(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