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王制》中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此语包含的重要思想是( )
A.聚族而居,体现尊卑有序 |
B.因地制宜,促进生产发展 |
C.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
D.天人合一,提倡尊天亲民 |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
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
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
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维护各州的权力 | B.争取民族独立 |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D.建立民主制度 |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
B.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
C.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
D.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 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 D.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年)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由材料可知
A.宋代科举取士完全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
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
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
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