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 |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权力 |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来()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到万民法保护 |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
D.居民在本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
某学者评论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又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