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评论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又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新中国在某一时期采取以下措施:“明确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不得侵犯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和小农具等生产资料;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上述措施实施的背景是
A.中共八大召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C.面对农村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实施“八字方针”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
下图是一幅美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漫画,标题为《一块一块》。它反映了
A.美国操纵日本控制中国的意图 |
B.日本占领中国的意图 |
C.美日联合共同侵略中国的意图 |
D.中国被列强共同瓜分的局势 |
鲁迅认为孙中山“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以下与孙中山相关的革命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②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④创建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A.②①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③①②④ | D.③②①④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
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 |
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 |
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
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