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 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 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
|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
|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
|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清除殖民主义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基础 |
| B.殖民主义是中日两国共同的痛苦记忆 |
| C.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是亚非国家独立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
| D.该主张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促成了《日内瓦协议》的签订 |
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 B.求同存异 |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D.不结盟 |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 A.60年代末 | B.70年代初 |
| C.70年代末 | D.80年代初 |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文命”全面发动 |
|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
|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
|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
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
| A.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
| B.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
| C.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
| D.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