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GDP结构即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的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
|
1890年 |
1913年 |
1933年 |
种植业、渔业、林业 |
68. 5 |
67. 0 |
64. 0 |
手工业 |
7. 7 |
7. 7 |
7. 4 |
现代制造业 |
0. 1 |
0. 6 |
2. 5 |
采矿业 |
0. 2 |
0. 3 |
0. 8 |
电力 |
0. 0 |
0. 0 |
0. 5 |
现代运输和商业 |
5. 1 |
4. 6 |
4. 0 |
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①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②现代产业有所发展 ③重工业整体发展缓慢 ④官僚资本始终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有学者说:每一次人类文化的交流,都会带来一次文化发展的机遇。比如说,我们遇到了印度佛教就是一个很大的幸运。以下事例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A.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 B.程朱理学的创立 |
C.吴道子创作《送子天王图》 | D.敦煌莫高窟的兴建 |
1.近年有专家研究发现,季风的减弱和王朝的衰亡存在对应关系(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处在弱季风期的王朝会少雨干旱,谷物歉收,从而激起农民起义,最终导致衰亡。如果以唐朝为例反驳这一观点,你认为造成其衰亡的更有力证据之一是
A.九品中正制选用无能官员任职 |
B.官府垄断经营手工业和商业 |
C.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
D.统治者奉行“三教合一”政策 |
1.《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据此,我国古代丝织业的产生可追溯到
A.夏初 | B.商末 | C.春秋 | D.战国 |
12.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11.俄国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在他的作品中写到:“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诗人描述的是俄国哪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
A.二月革命爆发前 | B.二月革命爆发后 |
C.十月革命爆发前 | D.十月革命胜利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