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毕加索和齐白石都以“和平鸽”为题材进行过创作。据所学知识,他们的作品都体现了(    )
①对20世纪上半期人类历史的反思和未来的憧憬
②画家独特创作技法与时代主题的结合
③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
④运用线条作为描绘物象的手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主义美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毫无根据。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某国庆节前夕,一中学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共和国历史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此项内容时,不能选择

A.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原则是三权分立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巩固苏维埃政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因为巴黎公社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