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
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
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
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
D.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 |
关于区域的内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 | B.区域是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
气候变化引起冰川上积累量和消触量的变更,导致冰川物质平衡盈亏、冰面高度和运动速度等变化,最终导致冰川面积增减和末端位置进退。冰川平衡线高度足冰川上年物质积累与年物质损耗相等位兰处的海拔高度。图为天山乌鲁木齐河涯1号冰川变化图。完成各题。1964一1965年到1980一1981年,冰川平衡线
A.高度上升 | B.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 |
C.高度下降 | D.变化方向与等高线数值增加方向相反 |
影响冰川平衡线高度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 B.降水 | C.海拔高度 | D.地表形态 |
若某季节冰川平衡线降低,则
A.当地可能为春季 | B.冰川消融较多,末端后退或冰崖变缓 |
C.当地可能为夏季 | D.冰川积累区面积扩大,物质积累为正值 |
在地质年代校老的柑垃构透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圈,完成各题。“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③②④① | D.①④③② |
“地形倒置”现象
A.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B.改变了上下岩层的新老关系 |
C.说明表层岩层的佼蚀强度相同 | D.导致岩层出现断裂错位现象 |
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70一1996年气温增幅等值线分布图。完成各题。该城市在1970~1996年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扩展最快的方向是
A.西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东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图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 B.郊区积极发展农业 |
C.城市空气质量改善 | D.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
图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海拔高度2621米),它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80025'S,77007'E)之间.南距昆仑站约715千来,与昆仑站的经度相差不大。秦山站的建立可为中山站前往昆仑站考察捉供物资及应急裸障的中堪支律。完成各题。泰山站的纬度较接近
A.77040'S | B.75032'S | C.73051'S | D.71015'S |
泰山站主体建筑呈高脚式、灯笼状,采用该设计主要目的是
A.利于防寒保暖 | B.通风防暴雪堆堵 |
C.防紫外线辐射 | D.利于天文观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