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起草过程
2014年1月 |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决定 |
2014年1月27日 |
党中央就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发出征求意见通知 |
2014年2月18日至25日 |
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4个省区市进行调研 |
2014年8月初 |
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
2014年10月23日 |
经反复讨论修改,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 |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起草过程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夏季如果每台空调在国家提倡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节电22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如果对全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节电约3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分析“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
“法治”一词,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法家强调法令的统一性、稳定性,以及“当时而立法”、“法与时转”等思想,这和现代法理观十分接近;但认为应在君主权威下自上而下推行“法治”,则与当今法治有本质不同,其专制性使“法治”无法具有民主的内涵。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适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体现人民意志,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科学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将有力地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古今法治思想为什么既有本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12分)
(2)结合材料,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
材料一:继党的十八大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之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材料二:四德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山东省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市、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以“三个倡导”为指针,社会公德建设突出一个“爱”字,职业道德建设突出一个“诚”字,家庭美德建设突出一个“孝”字,个人品德建设突出一个“仁”字;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进一步细化道德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健全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体化、大众化。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据此有人认为,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离开实践都是空谈,读书无关紧要。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为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依法治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摘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某市政府要求,各部门要把自身放在全市行政系统中考虑自己的职责和地位,以便更好地发挥本部门的作用;在工作中,既要符合统一规范的要求,又要结合本部门工作性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行使权力时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坚持权责统一。
(1)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2)简要说明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统计表
注: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的经济行为。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但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对东道国市场缺乏全面了解,投资目标不清晰,随机性较强;在大型投资管理、资本运作、创新模式等方面缺乏相关经验;在品牌、环境保护等方面重视不够;遭遇贸易壁垒层出不穷,投资风险增加。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解决材料二所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