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日常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运行时,受到空气阻力;人在水中游泳、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水的阻力;百米赛跑时,奔跑得越快,我们感到风的阻力越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物体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下落一段距离后,当阻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收尾速度.
某研究小组做了“空气对球形物体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和速度的关系”的实验,测量数据见下表.(g取10N/kg)
小球编号 |
1 |
2 |
3 |
小球质量(g) |
2 |
5 |
45 |
小球半径(×10﹣3m) |
5 |
5 |
15 |
小球的收尾速度(m/s) |
16 |
40 |
40 |
⑴下列______实验,可以验证“流体阻力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
A.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B.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
C.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⑵1号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最大时的速度为______m/s,此时空气阻力为______N,依据______原理.
⑶半径相同的小球,质量______(大/小)的收尾速度大.
⑷轿车的外形常做成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座位的靠背上安装“头枕”,可防止轿车被____________(前面/后面)的车撞击时对乘者的伤害.
小明想知道某均质圆柱体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
(2)用天平测量圆柱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圆柱体的质量为 g;
(3)如图乙、丙和丁所示,用量筒并采用"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物体压入水中)测圆柱体的体积,则圆柱体体积V为 cm 3;
(4)根据测量结果可知圆柱体的密度ρ为 kg/m 3;
(5)细心的小明观察发现把圆柱体放在另一种已知密度为ρ 0的液体中也能漂浮在液面上,则圆柱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的表达式为:V 露= (请用ρ 0、ρ、V等符号表示)
下面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组装仪器时,如图所示,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相互 (选填"平行"或"垂直");
(2)在实验中,小红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消除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
A. |
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
B. |
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
C. |
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 |
(3)消除影响后,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8Ω。
(1)在图甲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发生了 (选填"短路"或"断路");
(3)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此时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4)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象,由图象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5)完成上述测量后,不用电压表,用如图丁所示的电路也可测量已知额定电流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 额,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 0,实验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 ;
②闭合开关S、S 1,断开开关S 2,记录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 额= W。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其中h 1=h 3>h 2,m A=m B<m C。
(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 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
(选填"高度h"或"距离s")大小来反映的;
(2)小钢球在水平面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小钢球具有 ,小木块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力的作用;
(3)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 ;
(4)分析比较 两组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5)综合上述可知,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设定的最高 。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记录蜡烛B的位置,用刻度尺在白纸上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s如图乙所示,是 cm.通过多次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