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 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
项目 |
基因组合 |
A、B同时存在 (A B 型) |
A存在、B不存在 (A bb型) |
B存在、A不存在 (aaB 型) |
A和B都不存在 (aabb型) |
鸡冠形状 |
核桃状 |
玫瑰状 |
豌豆状 |
单片状 |
|
杂交组合 |
甲:核桃状×单片状→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 |
||||
乙:玫瑰状×玫瑰状→F1:玫瑰状,单片状 |
|||||
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 |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甲组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比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乙组后代F1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_______只。
(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
__________种,后代中纯合子比例占_____________。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毒性进行了检测。
(1)若实验小鼠为雌性,上图中过程①为________________分裂,甲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若该雌鼠的基因型为AaBbDD,图中1表示性染色体,则2、3、4表示_____________,与本次分裂同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用过程②检测有毒物质毒性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完善检测苏丹红毒性的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大小相同的六只培养瓶编号为1~6,分别加入等量相同的培养液和小鼠细胞。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如下表:
培养瓶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添加剂中苏丹红浓度(mg/L) |
水 |
10 |
50 |
100 |
300 |
900 |
变异细胞比例 |
0 |
0 |
1/106 |
1/106 |
2/106 |
8/106 |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细胞分裂的五个示意图及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B细胞含有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期,其产生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若这些细胞来自同一个生物,则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条,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图,图A、B、C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与图D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有关的主要是图________________,使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遗传信息相同的过程与图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图F中曲线相对应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部分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
(2)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细胞核中一般有___________个DNA分子。
(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分裂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的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分裂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是在________________图中。
下图甲表示某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表示某细胞分裂、分化或癌变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内填数字标号,横线上填文字内容或字母。)
(1)若将图甲改画为玉米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应补充____等结构,还应该不含图示结构[____]。
(2)若图甲为效应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相比:图示结构[____]所含__有差异,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图示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____]的含量也有差异,这与效应B淋巴细胞分泌____功能密切相关。由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形成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中应该发生了类似于图乙中____(填字母)的过程。
(3)若图乙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为小鼠造血干细胞,正常情况下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____(填字母),C过程是细胞____分化的结果。图中所示前期、中期和后期核遗传信息肯定不会出现选择性表达的原因是此三个时期,细胞内的核遗传信息储存在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受到严格的保护,核遗传信息无法____。
(4)长春碱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能抑制中心体发出星射线,从而不能形成____,使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的____期受到影响,其作用类似于秋水仙素。有人认为长春碱有抗癌的作用,但是使用长春碱化疗时,会造成血细胞的减少,为了证明这种观点正确,请按照下面的设计思路完成实验。
供选实验材料:D小鼠骨髓瘤细胞、E小鼠造血干细胞、F小鼠成熟红细胞
供选实验用品:G动物细胞培养液、H长春碱、I秋水仙素
①你所选的实验材料及实验用品是:____(填字母)。
②将所选择的实验材料都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加入____(填字母),对照组不加入此物质。
③讨论:若实验结果证明使用长春碱化疗会造成血细胞减少,那么减少较明显的是白细胞还是红细胞呢?答:____。(提示:可以从两者的分裂、分化、寿命、更新速度等方面考虑。)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证明了噬菌体前后代性状的传递是靠DNA完成的。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如下问题。
(1)用32P标记的一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256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在此实验之前,怎样才能使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①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______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