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
直隶 山东 |
14 132 42 104 |
82 527 64 1126 |
43 537 74 1583 |
陕西(关中) |
16 143 |
21 238 |
28 264 |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
45 459 19 131 |
51 545 15 205 |
43 976 39 511 |
广东 |
— — |
72 1270 |
71 1959 |
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 分别指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制定和“依法治国”被载入《九九宪法》 |
B.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十五大确立为政治制度改革的重点 |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国家统一 | B.所有制问题 |
C.民族关系 |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
民主革命时期反帝斗争以国内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五四运动 |
C.北伐战争 | D.抗日战争 |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 的表现,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的奋斗目标 |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