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
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A.左宝贵的部队 | B.义和团 | C.丁汝昌的部队 | D.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 |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歌颂的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 | B.曾纪泽收回伊犁 | C.刘永福抗法 | D.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
列强在近代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同盟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 B.“门户开放”政策实行 |
C.“二十一条”的出台 |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 |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
A.内外服制度 | B.分封制度 | C.宗法制度 | D.礼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