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它”产生于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下列诗句能够侧面地反映唐朝的一些景况。其反映的主要角度依次是()
①“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
③“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田畦。”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A.①手工业——②农业——③城市建筑——④娱乐活动 |
B.①城市建筑——②手工业——③娱乐活动——④农业 |
C.①手工业——②娱乐活动——③农业——④城市建筑 |
D.①娱乐活动——②农业——③城市建筑——④手工业 |
梁启超曾感叹“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之所以出现“郑和之后,竟无第二郑和”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A.受传统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的制约 | B.中国再没有出现明成祖式的开明君主 |
C.伟大的航海家可遇而不可求 | D.中国的造船工业比西方落后了 |
一位研究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学家说“地理大发现的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宗教扩张的目标 |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C.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 D.到达了印度和中国 |
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军备落后 | B.政府腐败 | C.军费匮乏 | D.军纪松弛 |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