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⑴“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验中,所用的染色剂是 ,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被染成 。
⑵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 重组。
⑶“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固定所用试剂是 ,作用是 。
⑷某学习小组在做人类遗传病的相关调查时,最好选择 (单基因/多基因)遗传病;如果要做遗传方式的调查,应该选择患有该遗传病的 做为调查对象。
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 的淀粉液1 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 ℃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
。
(2)
。
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
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
生长状态 |
L天冬酰胺含量 |
|
培养液 |
细胞内 |
||
实验组 |
① |
缺乏 |
缺乏 |
对照组 |
正常 |
缺乏 |
正常 |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特性;表中①应为;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
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
GA 溶液 |
缓冲液 |
水 |
半粒种子 10个 |
实验步骤 |
实验 结果 |
|
步骤1 |
步骤2 |
||||||
1 |
0 |
1 |
1 |
带胚 |
25 ℃保温 24 h后去 除种子, 在各试管中 分别加入 1 mL淀粉液 |
25 ℃保温10 min后各试管中分 别 加 入 1 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 |
2 |
0 |
1 |
1 |
去胚 |
++++ |
||
3 |
0.2 |
1 |
0.8 |
去胚 |
++ |
||
4 |
0.4 |
1 |
0.6 |
去胚 |
+ |
||
5 |
0.4 |
1 |
0.6 |
不加种子 |
++++ |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
(2)b、c运输方式符合图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3)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Na+、K+运输的分别是图中。Na+、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所示曲线。
(4)已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而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加以确定。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
第三步:。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若甲、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则。
b.。
如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性。
(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具有疏水性和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存在。
(5) 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 ②淋巴细胞 ③心肌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