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植根于一种深切而又热烈的信念之中——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是生活的目的。
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对法律采取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
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
对于“大老虎”落马,人民群众一般都拍手叫好。但是,某 “大老虎”的乡邻因当初没有沾上光而牢骚满腹,直言该“老虎”心中没有家乡人,他们觉得自己村里出了这么大的官,却一点好处也没有沾到;也有 “大老虎”的乡邻抱怨大老虎倒台后乡邻们的生活大不如前,因为该“大老虎”对乡邻很光照,他的故乡因他的光照交通条件发展机遇都要比邻乡好。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意识的论述,论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让公民“视法律为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3)请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哲学原理并结合材料评价“大老虎”的乡邻们的抱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4分)
(2)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回答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5分)
(3)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5分)

围绕节假日调整这一主题,某班学生成立探究小组,搜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草案)》。规定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信息二针对越来越多中国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活动发起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王达山表示,要通过此联署文章“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
信息三国学大师文怀沙指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社会发展越迅速,我们越不能丢掉传统。但是,我不赞成无条件、无制约地复古。我们尊重历史、尊重传统但不等于开倒车,不能太随意。现在有些家长和学校让小孩子全文背诵四书五经,有些地方甚至恢复私塾,这就大可不必,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请你参与该探究小组,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结合信息一、二,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围绕正确处理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与坚持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建议。 (9分)
(2)某社区为欢庆中秋佳节,请你设计系列活动,要求体现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让居民乐于参与其中,感到有意义、有品位、有收获(不少于三项)。并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角度,说明将民族节日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理由。(9分)

鲜为人知的平遥、丽江等古镇在上世纪90年代因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身价倍增,变成新兴旅游胜地。2009年我国各地世界遗产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如大运河文化遗址、丝绸之路等,而广东更是将“南海1号”和省内其他“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和文物,一起打包“申遗”。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各地积极进行“申遗”工作的原因。8分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一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意义。
(2)材料二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这体现了政治常识的那些道理?

材料一:表一:1978年~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表二:1989年~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

注:2010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享受到实惠,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三:由于30多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不断发展。
(1)以上两个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个表格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面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2)“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回答政府履行好这一承诺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10分)
(3)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