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习近平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依据。
材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首发后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对雾霾治理的空前关注,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意识到“同呼吸,共责任”的事实。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公民治理,既包括良好环保习惯的养成,也意味着对于环保的积极参与。个人环保意识越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就越大,政府治污能力也就越强。
结合治霾现状,根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阐述公民在治理雾霾中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揭阳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建设是以现有的12345市长专线为载体,整合全市各职能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首期纳入33个市直单位的热线电话。摊档占路为市、工地噪音扰民、商品质量问题……市民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只需拨打“12345”一个号码,便可实现对有关问题的咨询、投诉和举报。依据各热线成员单位提供的知识库信息直接解答,不能直接解答的咨询类问题及求助、投诉和建议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办理。相关部门要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妥善办理来电事项并回复市民,同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12345热线平台。
运用《政治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揭阳市政府这一做法的原因。
材料一:为更好地征求网民意见,引导广大网民更有效地政治参与,给网民提供了一个表达诉求的窗口,从1月22日起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新浪网、腾讯网推出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活动,邀请网民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网民也围绕两会表达了各自的关注,“治理雾霾”“食品安全”“收入增长”“就近入学”“权力清单”“医疗改革”,这些话题成为很多网民热议的焦点。
材料二:网络在发挥其有效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网民随意暴露他人的隐私,进行人身攻击;有的网民歪曲夸大事实、言辞偏激,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1)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为解决材料一中所述的焦点问题,谈谈应该如何履职?
(2)针对材料二的问题,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网民正确进行网络监督提出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广东省各地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情况
传统产业增加 (亿元) |
占本地区比(%)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
占本地区比重(%) |
|
珠三角 |
4907.51 |
23.6 |
5873.12 |
28.2 |
粤 东 |
820.68 |
42.3 |
161.18 |
8.3 |
粤 西 |
534.36 |
34.1 |
31.74 |
2.0 |
粤 北 |
455.22 |
35.5 |
99.21 |
7.7 |
材料二:2015年初,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重大战略任务,一定要下大力气抓好。省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集中资源和力量,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工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扶持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发展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不断提升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各地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增强创新驱动的实效。广州、深圳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要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推动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扎实的成效。
(1)简要概括出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材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并推动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要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谈谈材料一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根据“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公民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应有的态度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