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铁的发现和大规模使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它把人类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带到了铁器时代,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高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成三价铁离子达到净水的目的。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高铁酸钠主要通过如下反应制取:2Fe(OH)3 + 3NaClO + 4NaOH ="=" 2Na2FeO4 + 3X + 5H2O, 则X的化学式           ,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2)铁红颜料跟某些油料混合,可以制成防锈油漆。以黄铁矿为原料制硫酸产生的硫酸渣中含Fe2O3、SiO2、Al2O3、MgO等,用硫酸渣制备铁红(Fe2O3)的过程如下:

①酸溶过程中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滤渣A”主要成份的化学式为          
②还原过程中加入FeS2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而本身被氧化为H2SO4,请完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S2 +     Fe3 + +      H2O ="="     Fe2 + +      SO42- +          ___ 
③氧化过程中,O2、NaOH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④为了确保铁红的质量和纯度,氧化过程需要调节溶液的pH的范围是3.2~3.8,

沉淀物
Fe(OH)3
Al(OH)3
Fe(OH)2
Mg(OH)2
开始沉淀pH
2.7
3.8
7.6
9.4
完全沉淀pH
3.2
5.2
9.7
12.4

如果pH过大,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__   (几种离子沉淀的pH见上表);滤液B可以回收的物质有(写化学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若 A为30%H2O2溶液,B为MnO2,C盛有氢硫酸(H2S)饱和溶液,旋开E后,C中出现浅黄色浑浊的现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有KI淀粉溶液,旋开E后,C中的现象是;继续通气体于C中,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C中溶液的颜色消失,这是因为在溶液中I2能被Cl2氧化为HIO3(碘酸为强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旋开E,足够长的时间后,C中的现象是,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某研究性学生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

试回答: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填写装置的序号);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请你帮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在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小组又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2.0 g,研磨后溶解,配制成250 mL溶液,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的H2SO4溶液,静置。待完全反应后,用0.1 mol·L1的Na2S2O3溶液做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碘,已知反应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反应完成时,共消耗Na2S2O3 200 mL。则该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在实验室里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室制Cl2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食盐水 D.浓硫酸

⑵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 mL 12 mol·L1的浓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06 mol。其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

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⑷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固态混合物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加入的物质是,其作用是
(3)实验时在观察到C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检验该物质中的某一种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

.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A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3)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将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测定结果中NaHCO3的含量将___________;若撤去E装置,则测得Na2CO3•10H2O的含量
(4)若样品质量为 w 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 m1 g、m2 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