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有哪些表现?
(2)据材料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3)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结合材料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凤凰网(2010.11.19)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辰纪念日是7月1日。为什么两者的时间不一致呢?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据《中共党史》选编
材料三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正在此间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武汉和广州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确定7月1日为建党节的参考因素。在中国共产党90周岁诞辰来临之际,某中学准备在党的诞生地举办一次纪念活动。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选择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3)读材料三,分析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汉武帝传》
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大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武帝纪》(东汉)
材料三: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赢政,几欲齐衡。
——司马贞《史记索隐》(唐)
材料四:“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道,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吴裕垂(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班固、司马贞及吴裕垂三位史家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分别持何态度?影响三位史家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现在,联合国军的行动受到限制,相应地使中国得到了军事利益,即使如此,中国也不可能靠武力完全征服朝鲜。因此,敌人现在已必然痛苦地认识到,如果联合国改变它力图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的容忍决定,而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展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部基地,那么,中国就注定有立即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这糖基本事实确定之后,就朝鲜问题作出决定就不应再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了。
——1951年3月,麦克阿瑟声明
材料二:红色中国不是一个谋求统治全世界的强大国家,坦率地说,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这个战略(指麦克阿瑟把战争扩大到中国的战略)会把我们卷入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冠错误姆敌人是的错误砖战争。
——1951年5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
材料三:朝鲜战争之前,我们的全部军事计划都最设想要打一场席卷世界的战争,并且认为,在这样的战争中,对一个遥远而又无法设防的半岛进行防御乃是愚蠢之举。可是,朝鲜战争却使我们懂得,自此以后的一切战争必定是有限战争。由于许多国家都拥有热核武器或者已经掌握了制造这种武器的技术,打无限规模的战争已经成为不可想象的事情。……人们开始认识到,单凭军事力量再也不能解决诸如我们在越南、老挝和刚果所遇到的问题,还必须辅之以能为各有关两人民所接受的、相辅相成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而且应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加以贯彻实施。
——《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麦克阿瑟和布莱德利关于朝鲜战争的观点,并结合材料三分析各自观点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朝鲜战争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56—1915)曾就读于哈佛走学,辍学后到费城一家钢铁厂做王,仅6年时间就从一名普通工人升任总工程拜。他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动作和工诈时间的细致研究,制定出了单位时间内的定额原理;又通过铁铲试验,从确定铁铲的最佳重量和最佳规格入手,确定最佳效果,制定了作业标准化原理;为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还实行了计件工资制。
二三十年代,美国汽车制造业大亨亨利·福特(1863—1947)……首创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太规模生产流水线作业……站在传送带两旁的工人在这个劳动日中都保持很高的劳动强度,从而实现了很高的劳动效率。……泰勒制和稻特制产生后,迅速风行欧美。
材料二:美国最大的电子公司IBM公司的宗旨是尊重人、信任人,为实现这一宗旨,该公司通过各种办法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荣誉感。公司总裁办公室的大门敞开,不管是低级管理人员或是一般职工都可进去与也商讨问题或提出意见,并允许雇员搞各种实验为公司做贡献。
惠普公司废除“老板”和“工人”的称呼,从上到下直呼其名,无尊卑之分,创造出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并为雇员提供各秘奖励升迁的机会,从而激励雇员的荣誉心和责任感。
——以上材料选自《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说明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企业管理改革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2)指出当代西方企业管理改革进行了哪些创新性调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